换上新买不久的深蓝色条纹衬衣和卡其色休闲长裤,团风县贾庙乡牛车河村69岁村民童荣庭哼着小曲儿,像往常一样出门了。
“童师傅,饭在电饭锅里,自个儿添!”7月5日11时许,食堂负责做饭的阿姨林书先一边招呼着,一边从消毒柜拿出5只搪瓷大碗,盛上青椒牛肉、腌脆黄瓜、煎鱼块、素炒冬瓜和鱼丸子汤,一一端上桌,幸福食堂开饭了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同桌的倪华舟饭量大,两碗米饭下肚,他转身去厨房又拿了2个打包碗,将剩下的菜打包,“晚上热一热还可以吃一顿!”
这顿午餐,童荣庭只花了5元钱。饭罢,他和老倪搭着话往回走。蝉鸣聒噪,童荣庭信步而行,“如今不愁钱不愁吃,没想到老了还可以享这样的清福!”日光下,两人的影子细碎又悠闲。
一个幸福食堂,如何激活乡村治理的末梢神经?
普惠与兜底相结合——
幸福食堂更有温度
牛车河村位于牛车河水库尾部,户籍人口1393人,大多数年轻人在外务工,村里常住人口399人,其中60岁以上的有312人。
2022年,在共同缔造实践活动中,解决老人吃饭问题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。
资金哪里来?食堂怎么建?建在何处?2022年6月份,村党支部书记倪解兵组织召开村民议事会集中讨论。
他盘了盘家底儿:借着牛车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的东风,村里引进在外能人回乡打造传奇家园,发展农文旅产业,村集体每年可增收10万元。然而,这笔钱远远不够建食堂。
“村集体补贴一点、县财政拨一点、驻村工作队帮一点、乡贤们捐一点。”倪解兵介绍。很快,村里筹到了70万元,刨去建设费用,剩下的20万元全部用于食堂运营管理。
结合村民代表的意见,2023年1月份,一座黛瓦白墙的幸福食堂在村部南侧落成。
走进300多平方米的餐厅,窗明几净,地板锃亮,主餐厅6张古香古色的大方桌整齐摆放,可同时容纳80名老人吃饭。为了方便承接牛车河风景区的游客消费,食堂同时配套了四个大包间。
按照收费适中、菜金平衡、群众接受、持续运营的公益性原则,食堂在为全村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基础上,发挥财政投入的撬动作用,兼顾村集体经济的承受能力,重点解决贫困、留守、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吃饭问题。
倪解兵清晰记得,2023年正月十四,村里请70岁以上老人到幸福食堂免费就餐。大伙儿拉着家常,脸上洋溢着笑容,场面十分热闹。
市民政局局长王风华表示,面对农村老龄化、空心化的现状,开办农村幸福食堂对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是很有益的探索。
政府与市场同发力——
端稳饭碗更有力度
幸福食堂的落成解决了场地问题,稳定运营机制、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覆盖面决定着幸福食堂能走多远。
与前期的红火景象不同,食堂运行三个月后,倪解兵发现,来吃饭的老人越来越少。
村干部分头上门询问原因:牛车河村是个行政合并村,有些老人需行走一两公里才能吃上饭,嫌麻烦;另有一些高龄、重残等特殊困难老人,出门不便。
送餐上门,安排!
然而,村集体财力有限与食堂服务管理亟需提升的矛盾,让送餐服务无法长期坚持,眼看着幸福食堂陷入难以为继的僵局。
倪解兵特意前往红安县柏林寺村取经——
柏林寺村将幸福食堂免费承包给村民经营,在优先满足老人就餐需求的同时对外经营,弥补食堂运营经费上的不足。
随后,倪解兵信心满满地寻找适合参与幸福食堂经营管理的能人。他表示,随着牛车河水库的旅游示范效应越来越明显,游客增多,食堂市场化运营不仅可以提高服务质效,其盈利还可以反哺村集体经济,用于进一步改善农村基层服务。
对此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徐炜表示,在经济活动相对不活跃的农村地区,政府需要因地制宜整合社会资源,因人施策提供分类服务,鼓励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或有社会责任的市场主体参与养老服务,建立准入机制,强化各类监管,把握好幸福食堂公益性和营利性的平衡,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。
暖胃与暖心两手抓——
基层服务更有深度
幸福食堂建成投用不到半年,已举办四场红白喜事。“很多在外的村民纷纷选择回乡办红白喜事,我们只有一个条件,就是不能铺张浪费。”倪解兵说。
幸福食堂建设的初衷之一是为了移风易俗避免铺张浪费,在暖胃的同时,更要暖心。
聚焦村民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的靶心,牛车河村强化自治、量化德治,推进工青妇、志愿服务等群团组织进塆组,打造妇女儿童之家、村级巡诊点、老年活动中心等功能区,以村部和孝善超市为阵地,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和文明评比。
53岁的王桂枝无偿照顾隔壁80岁的空巢老人刘冬娥。去年,经村民集体投票,王桂枝被评为年度好邻居。截至目前,她的共同缔造活动积分有100多分,可在幸福食堂边的孝善超市里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用品。
党员干部带头主动参与幸福食堂建设、免费维修水管、打扫村庄卫生、参与森林防火救灾……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,社会组织、志愿服务组织、群众自治组织等力量拧成一股绳,积极参与村庄事务管理。
村庄靓了,民风变了,百姓笑了。“构建政府、社会、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,整合各类资源力量,将自治与德治相结合,潜移默化激发了孝老爱亲、创业就业、勤俭节约的新风尚,村里抹牌赌博、扯皮打架的现象基本没有了。”贾庙乡党委书记马海峰说。
徐炜认为,在基层社会治理中,不仅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纵向到底的治理体系,更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、村民自治等作用,完善横向到边的治理架构,以治理效能提升赋能和美乡村建设。
----------
【记者手记】
“小切口”撬动“大治理”
根据黄冈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,2020年,我市常住人口中,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25.66万人,占21.36%,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91.85万人,占比为15.61%,有近一半的老年人口在农村。
怎样让农村老年人特别是高龄、独居、困难老人吃好饭成为农村养老难题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,也是党和政府乃至全社会的重大关切,考验着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。
牛车河村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探索中,坚持党建引领,主动干、精心谋、扎实做,聚焦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村老年人、留守妇女和儿童的所盼所需,以解决老年人“一顿热乎午餐”为抓手,进一步完善横向到边的治理架构,把各方资源力量整合起来,盘活基层服务、文化娱乐、护理康复等其他功能,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服务,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“连心桥”。
幸福食堂让幸福味道更悠长,也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更丰富的民生内涵。
(责编:白楚云)Copyright 2015-2022 中公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8 联系邮箱:585597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