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2号探秘人
编辑|2号探秘人
《水形物语》是导演吉尔莫·德尔·托罗以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时期为背景,以1954年的恐怖电影《黑湖妖谭》为灵感创作的虚构童话世界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影片讲述了一个以战争为背景、以弱势群体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跨物种奇幻爱情故事。
哑女爱丽莎在一个实验室工作做清洁工,她在那里遇见并与实验研究对象的“异类”人鱼相识,两个孤独的边缘人秘密地坠入爱河。
当人鱼面临死亡时,爱丽莎救了人鱼,献出了自己的生命。
爱丽莎并不是童话中完美的公主,但却展现了出了英雄般的勇敢和智慧。
电影的主题意蕴非常丰富,其中最明显的是“女性主义”和“反霸权主义”。
上个世纪60年代,美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平权运动。
1961年,肯尼迪总统发布了反对歧视的行政命令,很多群体纷纷走上街头争取权益。
平权问题成为了冷战时期美国社会的重要议题,同时也构成了《水形物语》所承载的社会背景。
正是在这个时代,爱丽莎与人鱼之间的爱情才得以诞生。
《水形物语》是一部富有托罗个人风格的寓言童话。
当我们剥开童话的甜蜜外表时,所揭示的是“权力阶层”和“主流社会”的傲慢和荒谬。
与此相对,童话的主人公们通过行动向观众传达了一个信息:当边缘人团结在一起时,他们就会拥有无限的力量,能够实现救赎和反抗。
在电影中,女主角爱丽莎是一个孤儿,同时也是社会底层的清洁工,她代表着男权社会中被无声忽视的女性群体。
爱丽莎的生活充满了孤独,没有人关注她。
作为一个哑巴,她只能通过手语和眼神与外界交流,很少有人能理解她的话语。
爱丽莎的“哑”象征着没有话语权。
而黑人女仆泽尔达、老年同性恋吉尔斯和政治棋子罗伯特都是社会中典型的失声者,甚至“非我族类”的人鱼都没有发声能力。
失声成为一个信号,让爱丽莎在人鱼异类的外表下找到了同类的灵魂。
电影通过人鱼具有的外在特征,表达了爱丽莎和人鱼面临相似境遇,属于同一个“阶级”。
因此,当爱丽莎遇到被主流社会排斥和孤立的人鱼时,她产生了共鸣。
虽然人鱼是“非人类”,但他们具有自我意识和学习能力,他们纯真而容易被善意影响,同时也拥有爱的能力。
他们接纳爱丽莎,是出于一种对温暖、爱和自由的原始渴望,代表着一个个体生命对这些东西的渴求。
男主角人鱼更像是一个没有名字的象征,代表着每个被主流社会排斥的“极端”个体。
他通过自己的孤独身份告诉我们,平等的社会需要包容差异,而不是消除差异。
人鱼来自南美原始部落,在他们的文化中,他被当作神来崇拜。
但是,战争的来临打破了当地的生活秩序,侵略者因恐惧、排斥和不认同异域文化,将人鱼视为怪物,将他当作实验品。
人鱼的角色设定传达了对战争的谴责,也迎合了重视自然的环保主义呼声,但他更是代表着种族主义视角下受歧视的异族人。
导演托罗和人鱼一样,来自南美墨西哥。
他通过借用人鱼的境遇,来表达自己作为一个移民的真实感受。
在冷战时期,如果你是一个美国白人精英群体,那么你的生活一定很舒适,但其他人就不一定了。
这个人鱼代表了其他每个人。
影片中使用了三种语言:英语、俄语和手语,这将人物分成了三个阵营。
手语是属于爱丽莎和她的朋友们的,它更像是他们这个小团体的秘密暗号。
因此,爱丽莎教导人鱼手语,实际上是向他透露了进入少女私密领域的密码。
在第一次向人鱼示好时,爱丽莎使用了手语表示“鸡蛋”。
鸡蛋是她送给人鱼的第一个礼物,象征着他们的感情,但由于交流障碍,人鱼一开始对爱丽莎持怀疑态度。
直到爱丽莎用“吃鸡蛋”的动作和手势解释后,人鱼才理解了她的意图,之后,人鱼独处时会不停地练习这个词汇。
爱丽莎第二次潜入T-4后,带给人鱼音乐,并教给他手语中的“音乐”。
与此相对比的是,当人鱼失踪后,爱丽莎用手语对理查德说“F-U-C-K”,虽然他无法理解其真正含义,但明白那是不好的话。
“失声”意味着边缘人群失去了发声的权利,然而“手语”证明了他们并未失去思考和行动的能力,隐秘的抵抗无处不在。
爱丽莎救助人鱼时得到帮助的三个人代表了边缘人群,他们同样面临社会上的沉默。
泽尔达代表了被白人男性社会歧视的黑人、女性和肥胖者;吉尔斯代表了容易被忽视的老年人、失业者和同性恋者;罗伯特代表了成为政治牺牲品的知识分子。
泽尔达是生活在充斥着种族歧视的年代中的一位黑人。
她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,丈夫懒散,对虚弱的妻子施以冷暴力,对强者却唯命是从。
他表面上喋喋不休,其实无人倾诉,而安静的爱丽莎成为她最好的倾诉者。
泽尔达也将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寄托在了爱丽莎与人鱼身上。
在电影中,反派角色理查德来到泽尔达的家,追问人鱼的下落,并威胁不说就毁掉她的家。
泽尔达的丈夫为了保命出卖了人鱼,这使泽尔达无法忍受,她愤怒地大声喊道:“闭嘴!”。
在那个时代,女性对丈夫说“不”是一种勇敢的行为。
作为家庭中的权威,泽尔达的丈夫在妻子面前显得毫无能力。
老画家吉尔斯因为他的同性恋身份失去了工作,生活过得很艰难,难以找到真爱,只能与邻居爱丽莎互相依存。
吉尔斯代表了现实生活中许多弱势群体,他们消极地应对生活中的不公,默默忍受,努力避免麻烦。
看电视时,他拒绝收看关于被镇压的黑人运动的画面,喜欢用歌舞节目来麻痹自己。
他对很多事情已经心灰意冷,认为个人在社会偏见面前无力回天。
苏联人对他视而不见,罗伯特请求拯救人鱼,然而他的上级却拿起刀叉享用龙虾,这暗示了人鱼的命运。
罗伯特拒绝品尝龙虾,将自己与权力阶层隔绝开来,然而他却发现很难抗拒屠刀。
罗伯特为庞大的政权奉献了自己的生命,但政治集团却从不关心个人的感受。
当权者为了达到目的而消灭人性,摧毁异见者,抛弃无用之人。
罗伯特既有政治信仰,又怀有博爱,但当这两者发生冲突时,作为组织中的一员,“服从”却成为了唯一的选择。
因此,当罗伯特决定违抗上级命令时,他失去了立足之地,成为了被信仰抛弃、无家可归的边缘人。
理查德在电影中代表着主流社会的权力,他是男权和霸权主义的代表。他既属于中产阶级,掌握主要话语权,同时也是被压迫在官僚体系中的个体。
他经常炫耀自己的阳刚、力量和地位,以此来保护白人男性霸权文化下的统治秩序。
然而,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,统治阶层正面临着内忧(种族冲突)和外患(美苏冷战)的挑战。
作为一个渴望晋升的中产阶级成员,他陷入了困境。
封闭压抑的实验室不仅是人鱼的监狱,也是困住理查德的牢笼,他渴望逃离,这也是他急于杀死人鱼的原因。
理查德的家庭生活并不和谐,他的妻子是一个典型的美式美女,拥有金发、纤腰和丰胸。
而他的秘书也有类似的外貌,完全符合成功男人的标准。
然而,无论是卧室里的黄色壁纸还是平淡无味的性爱,都表明这段婚姻缺乏真爱。
理查德的警棍是他身上的霸权符号,专门用来“对付畜生”,方便又强力。
在电影中,上校这个角色出场很少,但代表了中产男性所面临的生存压力。
权力对他来说是压倒性的,一个电话就足以让他惊恐不已。
理查德生活在焦虑中,只有握着权力的警棍才能给他一丝安全感。
然而,警棍也成了阻隔他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的枷锁。
在电影中,理查德对权力的贪婪,通过爱丽莎在办公室遭遇骚扰,得到了体现。
对爱丽莎而言,性是建立爱情的一部分;但在理查德眼里,性是满足征服欲和证明男权统治的方式。
然而,在电影中理查德的权力地位逐渐被瓦解。
他在宣讲结束后被人鱼袭击,小拇指和无名指断掉;他轻易被推销员说服,买下所谓成功男士驾驶的凯迪拉克,但随后又被吉尔斯撞坏了。
这两个事件都是对他阳刚气概的损害,特别是断指,象征着他的政治阉割。
尽管断指可以接回去,手的形状可保持完整,但内里早已坏死。这就好像霸权所维护的统治岌岌可危,迟早会被颠覆。
《水形物语》揭示了霸权政治、歧视和战争所带来的痛苦。
强调了平等对待每个人的重要性,并倡导积极的抵抗和拒绝沉默,用爱去迎接生活。
在大结局中,爱丽莎通过与人鱼亲吻并苏醒,成为了真正的公主,和王子一起进入了没有孤独和歧视的童话世界。
《水形物语》不同于近年来以平权为主题的现实主义电影,而是运用童话的形式映射现实,既展现了过去的故事,又展望了未来,为观众创造了一个美好的诗意遐想之地。
参考文献:
1. 杜威,孙炜(译),(2018)。《水形物语》里的边缘人抵抗与权力构成[J]。《电影艺术》,(05),159-162。
2. 朱玥(2018)。《水形物语》中的边缘人群形象研究[J]。《电影文化导刊》,(02),178-180。
3. 陈伊人(2019)。《水形物语》中的手语象征意义探析[J]。《现代传媒》,(03),62-65。
4. 宋林(2020)。《水形物语》中的权力和性别问题探究[J]。《电影艺术评论》,(06),93-95。
看完记得关注@2号探秘人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
Copyright 2015-2022 中公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8 联系邮箱:585597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