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近视眼有哪些病因?主要有2大类因素:内部因素、外部因素
【内部因素方面】
1、遗传素质:近视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,对于高度近视尤其如此。但是对于普通近视来说这种趋势并不是十分明显。具有遗传因素的患者发病年龄提前且大多大于6.00D。不过还有一些没有家族史的高度近视眼患者。高度近视眼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,而普通近视眼则是多因子遗传病。
2、发育因素:宝宝由于眼球很小,所以都系远视所致,只是眼轴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延长,到青春期才恢复正常发育。如果发育过度就会形成近视,这种近视叫单纯性近视,大多从学龄期就有。通常在6.00D以下。到20岁左右就会停止发育。如果幼年发展较快,到15~20岁后发展速度较快,之后速度变慢,这种近视往往在6.00D以上,可在20D~25D或者30D之间发展。这类近视叫做高度近视,也叫进行性近视、病理性近视。这种近视在晚年会发及退行性变,所以视力会渐渐下降,配镜也无法矫正。几乎没有一个人一出生就是近视眼,只有极个别是先天性。
【外部因素方面】
文字工作或者其他近距离工作者近视眼较多,青少年学生近视眼较多,且自小学五至六年级起患病率显着增加。这一现象表明近视眼发生、发展同近距离工作有密切关系。特别对青少年眼球来说,正值生长发育时期,调节能力较强,球壁伸展性较强,在阅读,收发室及其他近距离作业中起着调节与集合作用,使肯外肌(主要是内直肌)向眼球施加压力,眼内压随之增高,随工作的进行,调节与集合频率及时间逐渐延长,睫状肌与眼外肌之间常保持高度紧张,调节作用过度可使睫状肌痉挛而导致视力一时性下降。但经过休息或用睫状肌糜烂剂治疗,视力有好转于完全恢复的趋势。所以有的人把这一类近视称为功能性近视或者假性近视。而巩膜组织长期受眼外肌机械性挤压,球壁渐次伸展,眼轴伸长,近视程度亦随之加深,且已无法用阿托品或其他药物减轻。尤其在青少年时期不重视视觉卫生是近视眼形成的一个直接因素。没有关注全身健康,更容易促进近视眼发生。
近来有人采用,“前瞻性研究”法,对“环境和遗传因素对近视患病的影响。”进行了观察其方法是对原视力正常者,于两年后随访时分析和判断影响近视发生的因素。其结果若从遗传因素看:父母双方都没有近视,一方近视,双方近视的儿童近视新患病率比例为1∶2.6∶3.8;环境因素:课外阅读时间1~2h∶3h∶4~5h近视新患病率比例为1∶2.1∶3.2。所以遗传与环境是学生近视最主要的两方面原因。
Copyright 2015-2022 中公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8 联系邮箱:5855973@qq.com